中国95%的企业是“酒不香、巷子深” | ![]() |
还是从那句老话说起。“酒香不怕巷子深。”只要我的产品好,就不愁卖不出去。路人甲路人乙闻到酒香,自己会穿过巷子找上门来。千百年来,这个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商家和商人。
近年来,国内无论在学术界,还是在企业界,尤其在营销管理UED娱乐平台策划界,受西方各种先进经营理念和营销理论(比如正处风口浪尖上的定位理论)影响越来越重,范围越来越广。
在理论贩卖杂货摊上,有一些声音越来越响亮:产品竞争时代已经过去,品牌时代、心智竞争时代已到来。如果没有品牌、不会包装、不懂宣传,哪怕你的产品质量再好、价格再低、再物美价廉——酒香也怕巷子深,皇帝的女儿也愁嫁!
于是,很多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老板们,莫名其妙就被“安利”了,蛰伏在内心深处的投机主义荷尔蒙瞬间被调动,误以为——只要会炒作,垃圾也能卖掉,产品本身好不好不重要,卖得好的产品才是好产品!
然而,真是这样子吗?
笔者不愤青已好多年,这些理论确是企业经营管理真经,我也从一开始接触就感觉如获至宝,多年如一日挑灯夜读、反复琢磨。它们本身都是经过国外N多大师研究多年、深思熟虑总结出来的,也经过市场反复锤炼、被国内外N多企业翻来覆去实践验证过。
《九阴真经》本身没有错,欧阳锋为什么练着练着就疯了?是他自己练错了吗?错的不是理论本身,而是那些实践或指导实践的人。
每一套理论被运用时,你有没有考虑过理论应用的前提条件?你企业的现实情况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支撑这套理论的落地?神雕大侠的玄铁重剑杀伤力非同小可,你给一个小孩子耍,他耍得动吗?
比如定位理论,特劳特大师和他的徒子徒孙们讲完核心方法论后,特别提示一点:把定位植入顾客心智,需要足够的资源作支撑。说白了,如果没有充足的宣传推广预算拿出来花、拿出来高举高打,你的位定得再好,也只是停留在公司内部报告上、在公司员工的脑袋里,到不了目标消费者的心智中。
所以,条件比方法本身更重要。
那下面就来看看中国企业的现实条件吧。
中国95%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,他们生存状况的真相是:酒不香,巷子深。
睁大眼睛看看你身边的中小企业,甚至很多大企业,产品线那么全、SKU那么多——真正拿得出手的有几个?真正卖得好的有几个?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有几个?
个个高举“品质是尊严、质量是生命”伟大旗帜,人人声称自家产品质量过硬。暂且不管他们是不是集体性王婆卖瓜吹牛逼,质量好就代表产品好吗?质量是产品的全部吗?还记得你曾经用过的诺基亚吧!
太多中小企业,营销基本靠吹:你说你管用50年,我说我管用100年!研发基本靠抄或仿:加一加、减一减,改个装、变个脸!
有几个企业真正踏踏实实地做了点研究?市场需求研究、用户体验研究、技术创新研究、工业设计研究……没有这些基础研究,你怎么酿出香飘四溢的酒来?酒香都出不来,费老大劲穿过巷子把酒拖到大街上叫卖,能卖好吗?
也许你会说:没办法!我们缺资源、缺渠道、缺订单、缺资金,所以缺人才、缺技术、缺创新能力……缺这缺那。
其实,你只缺一点:靠谱的指导思想及行之有效的落地方法。
资金有限,思想无限。思路一转变,市场一大片。
如果把国家比喻为一个企业,用凯恩斯主义指导公司经营多年,到现在突然发现不灵了,业绩开始下滑,增长陷入泥潭。CEO开始转移视角,从之前的“朝外看(需求侧)”,变成现在的“向内看(供给侧)”,并从公司战略层面,提出“供给侧改革”,优化产品结构,推动技术变革,提高产品品质,消化多余产能。
每个企业都应该来一次“供给侧改革”。